欢迎您访问四川自考网!网站为考生提供四川自考信息服务,供学习交流使用,非政府官方网站,官方信息以四川省招生考试院(www.eaagz.org.cn)为准 登录 | 网站导航

四川自考网

自考热线:131-9488-3786

自考办电话 | 在线提问 | 公众号

四川自学考试《大学语文》知识点——文言文理解

编辑整理:四川自考网 发表时间:2024-12-28 17:14:40   字体:【 【学历咨询】


立即购买

《自考视频课程》名师讲解,轻松易懂,助您轻松上岸!低至199元/科!

四川自学考试《大学语文》知识点——文言文理解


文言文理解:


文章内容理解:要把握文章的主旨、作者的写作意图、主要人物的形象等。例如,《过秦论》通过分析秦王朝的兴衰过程,揭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“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”。


文言文句式理解:

判断句:常见的有 “…… 者,…… 也”“…… 也”“…… 为……” 等形式。如 “廉颇者,赵之良将也”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。

被动句:有 “于” 字表被动,如 “不拘于时”(《师说》);“见” 字表被动,如 “秦城恐不可得,徒见欺”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;“为…… 所……” 表被动,如 “若属皆且为所虏”(《鸿门宴》)等。


倒装句:

宾语前置:如 “何陋之有”(《陋室铭》),正常语序是 “有何陋”;“沛公安在”(《鸿门宴》),正常语序是 “沛公在安”。

定语后置:如 “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”(《劝学》),正常语序是 “蚓无利之爪牙,强之筋骨”。

状语后置:如 “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”(《劝学》),正常语序是 “青,于蓝取之,而于蓝青”。


本文标签:四川省自考 公共课 四川自学考试《大学语文》知识点——文言文理解

转载请注明:文章转载自(http://www.sczkw.net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czkw.net/ggk131/47739.html

《四川自考报名网》免责声明:

1、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,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。

2、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。联系邮箱:812379481@qq.com。

四川自考-服务平台